收入利润高速增长,一季报仍望维持高增速: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2.45亿元,同比增长42.44%,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69.0%(其中四季度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119.3%,超市场预期),EPS0.90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3亿元。公司预计2017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60%。同时公司通过利润分配预案,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9元,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股10股转增30股。
毛利率维持稳定,期间费用控制良好:公司2016年综合毛利率17.26%,同比下降0.19个pct,基本保持稳定。分业务方面,公司新能源设备及工程、高端电源/数据中心、光伏逆变器分别实现收入35.94亿元、13.48亿元、1.96亿元,同比增长52.87/33.14/-2.48%,各自毛利率分别为9.88/32.05/31.42%,较上年同期变动1,.17/-3.62/4.52个pct。
公司2016年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动-1.22/-0.11/0.41个pct。整体期间费用率下降0.92个pct,期间费用控制良好。其中费用率下降明显主要系2016年大幅增长的光伏系统集成业务与数据中心集成业务发生的销售费用较少,同时公司加强对市场管控,减少了销售费用进一步支出所致。
受益抢装光伏集成业务增势明显,多项目顺利并网下半年收入望显著增厚: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要达到105GW以上,即“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装机12.36GW,光伏装机CAGR为19.4%。
由于抢装效应,2016年新增装机34.24GW,大幅超出了年平均水平,因公司逐步将原先逆变器业务转向系统集成,2016年公司充分受益光伏抢装行情,全年光伏设备及工程实现收入35.94亿元,同比增长52.87%。
同时公司还在积极开拓光伏电站运营,据统计全年共实现14个光伏项目并网,实现发电收入8685万元,同比大增376.7%。我们认为在未来,光伏售电强劲的现金流将进一步助力公司向更多领域扩张,我们对公司着力发展中东部地区光伏建设运营业务持乐观态度。此外公司募投173MW分布式光伏电站定增项目已发行完毕,目前公司仍有10项已核准待发电的光伏电站项目,无论是出售还是自持运营皆望为公司业绩带来明显助力。
向IDC集成商、运营商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蓬勃发展的IDC产业对电源要求更加精细化。未来几年随着政府“互联网+”政策向产业的加速渗透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的兴起,咨询机构IDC预计我国IDC市场望保持30%以上增速,到2018年接近1400亿元。公司是国内UPS电源佼佼者,与国外厂商相比,公司产品有成本优势,且。同时公司近年来致力打造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公司为政府、银行、电网都提供了相关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已成功运用于广州腾讯、广州百度、广东移动等IDC项目,打造了品牌效应。
此外,公司利用产品性价比与销售资源在轨道交通的细分行业亦取得了良好成绩,2016年公司中标美国第一条无人驾驶地铁项目及创国内多项纪录的深圳地铁11号线电源项目,并先后在广州、东莞、宁波、杭州等地有所斩获,我们预计该业务望为公司业绩打造新增长点。
充电桩受政策持续催化,公司充电桩业务网回暖:能源局、国网态度积极,探索合理商业与补贴模式有望成为今年充电桩市场政策的新方向,将自上而下保障充电桩市场快速发展。能源局全年目标建设充电桩90万(公共10万,专用80万),国网计划建设充电桩2.9万(同比30%增速)等规划继续提升全年充电桩市场预期。
公司作为拥有自主充电模块核心技术的厂家,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充电桩设备与投资运营”两手抓,公司累计完成了东莞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项目等多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站,并研发出300KW的快充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6年因市场因素,公司充电桩收入仅1334.4万元,同比下滑85.98%,我们预计17年随着市场快速发展,公司充电桩业务望回暖。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光伏业务向系统集成和运营转型,形成“设备+工程+运营”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并积极看好IDC产业发展和电力、轨交细分行业的稳步发展,期待公司充电桩业务逐步回暖,同时与国网电科院合作的微电网技术及售电业务望为公司提供更多利润增长点。预计2017-2019EPS分别为1.03、1.27、1.53元(未考虑转股摊薄),给予增持评级,12个月目标价区间46.5-47.2元。
风险提示:光伏业务竞争加剧,充电桩业务不及预期,微网项目不及预期。